您的位置:首页 >小学德育天地>德育活动>详细内容

德育活动

十年习礼向上 启智向善育人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小学部 儒学文化月系列活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4 15:20:08 浏览次数: 【字体:

  恰逢建校十年,为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弘扬儒学文化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营造乐善不倦、乐道好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上善校园文化,同时迎接学校第八届儒学文化节活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小学部开展儒学文化月主题系列活动。

b8da03d4aaee471eb69b9540756e9f41.png

五常启智润心 修身立己达人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是中国道德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学校小学德育处将“仁、义、礼、智、信”对应分为仁者爱人、无私奉献、以礼待人、好学深思、诚实守信五大学习板块,以国学经典为载体,采用“五常”品读法开展学习分享活动,在实践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规范、塑造学生的品行、人格,引导学生学会以仁爱人、以义取利、以礼正风、以智报国、以信立身,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灵。

  低学段的孩子们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探究国学经典儿童启蒙《三字经》、《弟子规》,在朗朗上口的中华传统儿童启蒙读物里品味其中蕴含的儒家“五常”,孩子们在“小故事”中学习做人的 “大道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四年级的学生以经典古诗词为载体,围绕儒家“五常”,探寻对应的经典古诗词,探寻诗人经历,理解诗义,读诗、写诗、画诗、制作“诗词鉴赏卡”,并在午会课上交流分享,共话古诗,共悟诗情,共明“五常”。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高年段的学生们品读儒学文化经典《论语》,在一笔一画、一言一语中感悟儒学文化倡导的美好品质,提高道德修养,弘扬儒学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六艺传儒颂雅  根植文化自信

  《论语·为政》有云:“子曰:君子不器。”

  《周礼》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深入挖掘“六艺”内涵,变革创新,与时俱进,为孩子们准备了“新六艺”挑战活动,孩子们通过“六艺”体验,感受儒学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之前,老师们利用午会课带领学生了解古今六艺的内涵。



  不学礼,无以立。良好的礼仪是每一位孩子的必修课。一年级的孩子们学习并规范践行学校餐饮之礼、行走之礼的要求,以礼养德,争做儒雅有礼好少年。

儒学文化月活动结束之际,德育处开展餐饮之礼、行走之礼评比活动,以教育明礼仪,借评比促养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二年级的孩子们或学唱校歌,或展示自己的器乐特长,用艺术滋养心灵,以“艺”至美,每一位孩子都在美妙的旋律中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投壶虽然是游戏,但起源于古代礼仪,重谦让和规则,锻炼人的专注力、控制力和手眼协调等能力,培养遇事不慌的坦然心态。三年级孩子们习投壶礼射,扬传统文化。经过前期认真的练习,瞧,个人赛中,一支支羽箭顺利投入壶中,一阵阵欢呼声响彻云霄;团体赛中,围观的小观众们热烈的加油声、欢呼声更是此起彼伏。



  御,原指驾驭马车的技术。四年级的孩子们驾驭脚下的竹筒进行接力比赛,享受踩高跷的乐趣,锻炼平衡感与肢体协调能力,在合作竞赛中提升班级凝聚力。



  字以承仁,文以载道。古代“书艺”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书法是中国独具标志的民族符号,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五年级学生在《论语》书写中与先贤对话,学习圣贤礼德,以“书”养慧,陶冶情操。

7410ddd169844979bdedd98965cfb9d5.png


  《说文解字》中说:“数,计也。”古代六艺中的“数”相当于现在的数学学科,六年级的学生们体验有趣的数学游戏——数独,比赛中,所有选手都聚精会神,在数独世界中探索遨游。活动为喜欢数学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在趣味体验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解决能力。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德育活动中与圣贤“对话”,感受儒家“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在“新六艺”体验中进一步领略儒家文化的魅力。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将以先贤为榜样,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践行对儒家文化的学习与感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打印正文】